價值>價格 生意就成了

商業的本質是交易,一邊是用戶,一邊是產品或者服務。貨幣是交換的媒介。你選擇做生意,就是用你的產品或服務,去和用戶口袋裡的貨幣交換,從而賺取利潤。生意最單純的起點,就是盈利。

而做成一切生意的前提,請牢記一個公式:價值>價格>成本。

因此只要價值大於價格,便是你的產品競爭力

認真想想,我們之所以能被用戶選擇,是因為我們給出的價值大於價格。換言之,客戶買不買你的東西取決於你提供的價值是不是大於價格,而這件事情,是由產品來決定的。

產品價值如何創造?

產品有三個層面,第一叫核心產品,第二叫形式產品,第三叫附加產品。

在設計產品時,可以從這兩個層面分別來創造價值。


1,核心產品最重要的是功能,而功能來源於需求。

我有個朋友,是做太陽能電池板的,有一天他突然靈感乍現:現在這麼多戶外愛好者,在外徒步時手機沒電了怎麼辦?我可以給他們做一款太陽能電池板來充電啊。於是他經過幾個月的研發,隆重推出了一款太陽能電池板,可以掛在背包上的,方便充電。但是,這個產品市場反響非常平淡。他很苦惱,為什麼?因為這個需求是“偽需求”。我自己就是一個戶外愛好者,徒步時手機沒電,白天,一個充電寶就能解決問題,晚上,住的飯店也用電方便。如果是每晚住在野外的徒步呢?這個太陽能充電板的效率,一整天連一個小充電寶都充不滿。所以,徒步幾天就帶幾個充電寶,可能才是最佳方案。

那什麼才是“真正的需求”呢?

任天堂的遊戲機Wii,在面世5年內,銷售了4500萬台,非常厲害;同時期的摩托羅拉 RAZR 手機銷售了5000萬台;PlayStation2 遊戲機賣掉了1.25億台,而 iPod 則賣了1.74億台。

那諾基亞1100呢? 2.5億台。為什麼?因為它滿足了一個真正的需求。

在亞洲南部,比如印度,因為長期乾旱、洪水、病蟲害等自然災害,及市場波動,當地漁民和農民非常貧困。

農民們需要手機,但買不起,甚至全村只能共用一隻手機。諾基亞洞察了這個需求,專門設計了一款手機,“諾基亞1100”。這款手機為了降低成本,簡化甚至去除了絕大部分功能。它還提供了西方人可能不可想像的一項功能:可以存儲多套獨立的聯繫人名單。而且,它還能設定某次通話的話費限額,這樣可以把手機當公共電話用。這一切的功能設計,都為了滿足這個需求:“讓全村的人,可以共用一隻手機”。

所以,雖然今天iPhone大名鼎鼎,但就單款手機而言,諾基亞1100,迄今為止,都是人類有史以來銷量最高的手機。


2,附加產品,很重要的一項是服務。

比如小米之家和小米商城等渠道密切連接,在小米之家,消費者可以在門店體驗產品,然後在線上下單,訂單可立即傳送到小米倉庫系統,即刻安排產品打包與配送,速度送貨到家並享受售後服務。極致體驗、物流速度與售後,這些配套服務都非常有價值。所以,在設計產品時,充分考慮它的價值感,這一切的邏輯都是圍繞著產品的價值要大於價格。

讓客戶滿意,是物有所值;讓顧客驚喜,是物超所值。只有“物超所值”,讓客戶獲得了期望之外的利益時,才有市場競爭力。而千萬不能靠銷售能力去獲客,一旦要通過銷售去獲客,都是你假裝放大了產品“價值”


最後再來看看這個不等式:價值>價格>成本

先把“價格”遮住,“價值”和“成本”之間差越大,你就越有發揮的空間。如果它們之間差越小,那麼你的定價餘地就比較小。想賺錢,把價格往價值處拉高一點,結果沒人買。想讓用戶買,只能把價格非常逼近你的成本,結果不賺錢。所以,讓價值遠遠大於成本,是你能做成一切生意的前提,也是目標。

只要您具備以上要點思維,才能讓您在補助提案申請以及企業經營有多向性思考!

以上文章進行部分擷取於劉潤在網路撰寫的『一切生意的前提,讓價值遠大於成本』一文中。